百花门花卉网,您身边的养花专家!Www.BaiHuaMen.Com
按Ctrl+D 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红麻

红麻的种植技术

2014-06-09 09:26:48

1、播前准备与苗期田间管理

1.1深翻耕、细整地。深翻耕、细整地是实现高产的基础。

深翻细整有利创造疏松、深厚的耕作层,促进根系发育,增强红麻抗风抗倒能力。各地深翻的经验是:北方麻区春旱严重,保墒十分重要,采取秋季深翻,耕深20—25cm,耕后冬浇。秋季早翻耕有利于土壤风化,释放养分,贮水保墒,防病治虫,减轻或消灭杂草。无灌溉条件的农田,秋翻后要立即耙耱保墒。秋耕宜早宜深,早春解冻后耘耙整地。春季土壤细整细耙,有利苗齐苗壮,早生快发。据调查,精细整地、墒情好的麻田,每公顷出苗数可达75万多苗,而整地粗、跑墒快的地块,出苗少,每公顷仅有27万苗。所以早春解冻后要及时耘耙细整,做到上松下实,底墒充足,以利一播全苗。

南方麻区一年多熟,春雨较多,不宜秋耕。一般春耕时都抢晴翻耕,深度15—20cm,耕后及时疏通排灌沟渠。湖南、广西麻区采用春季深耕细整地,做深沟高畦,使畦面土细平整,以利排水保苗,减少病害。浙江麻区复种指数高,套种结构多种多样,多数采用麦麻套种或麦麻绿肥套种。凡套种绿肥的麻田,春耕之前,在绿肥地上喷施农药,消灭金龟子和地老虎等地下害虫。

播种夏麻要做到“四快”:即快收麦、快中耕、快施肥、快播种,力争抢季节早播。南方在油菜、小麦、蚕豆行间套种红麻地,不能翻耕整地,只在前作行间进行深中耕,之后播种,待前作收获后,及时灭茬中耕、追肥,促进麻苗健壮早发。

1.2轮作与套种。

据试验调查,长期重茬,会引起土壤养分失调,地力下降。实行轮作可以起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作用,以提高地力。另一方面,连作红麻立枯病、炭疽病菌残留量多,还容易造成死苗烂种,以至缺苗断垄严重,降低产量。

红麻套种与间作是挖掘土壤潜力,提高复种指数、增加单位面积上粮、麻产量的有效途径,其经济效益显著。我国南方麻区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,耕作特点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,不断改革耕作制度,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一套红麻间种、套种方式,现简要叙述如下:

1.2.1夏作物套种红麻。

浙江是长江流域一年多熟制麻区,红麻多数套种在夏作物行间。夏作物主要有大麦、小麦、蚕豆、油菜等。其套种方式有:红麻前作畦中绿肥、沟边小麦。畦宽1.3—1.5m,4月上、中旬将绿肥翻埋土中作基肥,一般可产鲜草12—15t/hm2,最高可达23t/hm2。4月下旬抢晴播种红麻,5月下旬至6月上旬沟边夏作物成熟,每公顷可收大麦或小麦1500—2300kg,蚕豆低一些,每公顷750—1200kg。这种方式有利红麻早播早发,苗期光照充足,故红麻产量较高,每公顷可达6000kg左右,最高可达7500kg以上。红麻前作为满畦小麦或油菜。畦面宽2.3—2.4m,红麻采用宽畦条播,在夏收作物行间套种1—2行红麻,若小麦、油菜行距为60—70cm的,中间套种两行红麻,若小麦、油菜行距为40cm的,则套种一行红麻。这种方式小麦每公顷可收3750—4500kg或油菜可收2250kg。红麻虽迟播迟发,因施肥多,土壤后劲足,每公顷可产红麻5500—7500kg。

1.2.2稻、麻、油一年三熟。

南方麻区日照强、气温高,太阳辐射能高,无霜期也长,在以水稻为主的产粮区采用稻、麻、油一年三熟制。

1.2.2.1红麻—晚稻—油菜(或绿肥)。

红麻在春分前播种,8月初收获,立秋边抢插晚稻,冬季种一熟油菜或绿肥。红麻干皮产量4500kg/hm2,晚稻产量4800—5000kg/hm2。

1.2.2.2早稻—红麻—绿肥。

早稻采用早熟品种于3月初插秧,6月中旬播红麻,11月中旬收获,再间种绿肥。早稻一般4500kg/hm2,红麻5600kg/hm2,红麻种子750kg/hm2。广西是全国红麻种子基地,这种种植方式经济效益较高。若夏麻采用育苗移栽,其纤维产量将更高。移栽方式是立夏红麻播种育苗,早稻收获时苗高20—30cm即行移栽。

1.2.3玉米套种红麻。

采用生育期短的早熟玉米品种,选用前期生长较慢,而中后期生长较快的中、晚熟红麻品种,错开播种期,协调套种共生期间的群体与个体生长之矛盾。早玉米在春分播种,宽行点播,行距1m,株距60—70cm,每穴留苗2株;谷雨边套种红麻,一行玉米两行红麻,套种后加强田间管理,早间苗,迟定苗,红麻留苗密度22.5—27万株/hm2,7月初收获早玉米前15—20天,追施红麻长杆肥。玉米收获后,红麻进入旺长阶段,处理玉米杆,防治玉米螟,以免转移为害红麻。据湖南宜章、江苏通州等地调查,一般玉米2100kg/hm2、红麻3150kg/hm2,能获得良好的经济益。

1.2.4花生套种红麻。

这是广东省区近些年来发展的一种套种方式。红麻有直播和移栽两种方式,其具体做法与花生套种黄麻基本相同。

1.3适时早播争全苗。

适时早播是夺取红麻高产的措施之一。早播不仅延长了红麻生育期,使麻株的营养物质积累的时间增长,充分利用光能,使株高杆壮,而且促进红麻早节位纤维的形成与发育,能大大提高麻株的纤维含量,获得高产。

1.3.1确定适宜播种期。

红麻种子在适宜温度下发芽快而整齐。播种过早,气温低,日夜温差大,影响种子发芽与出苗,甚至出现烂种。即使出苗也会因晚霜或低温侵袭而死苗;播种过迟,虽然出苗快,但有效生育期缩短,早节位的纤维积累比例少,致使麻株茎嫩皮薄,纤维含量低。

华南麻区早春气温高,断霜早,一般春分至清明播种为宜;长江中下游麻区,春季气温虽没有两广地区上升快,但在4月上旬平均气温亦可达到种子发芽的温度,由于清明前后常出现长时间的低温阴雨,加之红麻前作未收,除地膜植麻可以适当早播外,露地麻过早播种共生期长,麻苗受荫蔽易发病死苗。因此,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全播种期,前作为绿肥的,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,前作为蚕豆、油菜、大小麦等迟熟夏作物的,宜采用套种或移栽的办法,变迟麻为早麻。东北辽宁地区以4月25日至5月5日为适宜播种期。

播种时为实现一播全苗,在种子发芽率达80%左右时,每公顷播种量为22.5—30kg。种子若生活力强,发芽率高,质量好,播种量还可适当减少,但不宜少于18kg。

1.3.2播种方法。

在北方麻区,有用畜力耧播种的;有用畜力犁开沟,人工撒播的。南方麻区多数是人工开沟,用手撒籽。以上播种方法费工费时。为缩短播种时间,保证播种质量,达到出苗快、出苗齐、出苗匀的要求,目前正推广通用播种机播种。用播种机播种,能达到播期缩短,工效提高,播种质量好,落籽均匀、深浅一致。南方麻区的沙壤土麻地,使用滚筒式简易播种器播种,其效果也较好。红麻播种深度,南方春雨多,以2cm左右为宜,北方常常春旱,播种略深些。

1.4促苗早发。

狠抓红麻苗期管理,促苗早发旺长是夺取红麻高产的重要环节。苗期管理的重点是抓全苗,培育壮苗。

1.4.1抓全苗。

全苗是高产的基础,红麻播后5—7天即可出苗。但常受人为或自然环境的影响,往往出现缺苗断垄现象,其原因是多方的,必须针对缺苗原因,抓住主要矛盾,采取有效措施,保证一播全苗。遇雨土壤板结,造成“闭气”,致使麻苗难以出土时,要在雨停后及时用浅齿耙或锄头纵横耙碎表土,助苗出土;红麻若出现炭疽病、立枯病为害或地下害虫咬断麻苗时,须采取以药剂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,控制病虫为害蔓延;若土壤墒情不好,种子缺水难以发芽,必须及时灌溉以湿润土壤,但不可大水漫灌而造成闭塞种子。北方春旱又无灌水条件的麻地,最重要的是做好整地保墒工作;要密切关注气候动向,若气象预报春季寒潮频繁的年份,可适当推迟播种。

1.4.2培育壮苗。

红麻种子发芽出土后,一个月左右时间是蹲苗发根阶段,麻苗生长缓慢,此段时间须加强田间管理,以利红麻根系发育,促苗早发快长,其主要措施有:早间苗定苗。早间苗、匀留苗、适时定苗是培育壮苗的一环。间苗要早,迟间苗易造成苗挤苗,将形成大量弱苗,难以育成壮苗。壮苗的标准是:出苗一个月内,株高30cm左右,有叶8片,根系发达,茎杆健壮。在早间苗的基础上,早定苗可使麻苗单株营养面积扩大,麻苗早发,根系早盘根、早壮根。具体做法是:齐苗后出现2—3片真叶、苗高4—5cm时进行间苗;苗高10cm左右、出现5—6片真叶时采作三角形留苗定苗。定苗时以等高为主,等距为辅,就地留苗,去密留稀,去弱留壮,去大小留中间,达到留匀、留足的要求,从而在大面积上实现全苗壮苗,降低笨麻率。早中耕除草。苗期早中耕、勤中耕能除尽杂草,改善土壤通气条件,提高土温,降低土壤湿度,防止病虫蔓延。一般苗期中耕3—4次。中耕的原则:头遍浅、二遍深,三遍四遍草翻根。第一次中耕在间苗后进行,第二次中耕在定苗后进行,第三次中耕在株高30cm左右,实行深中耕以利保水、保肥和防倒,麻株封行前还可进行一次中耕。红麻在播种后发芽前,可喷施化学除草剂扑草净,可使麻地减少中耕次数而减轻杂草为害,只在旺长初期追肥时中耕一次,既能达到较好效果。具体做法是选无风天或早晨,每公顷用3.75kg扑草净兑水750kg,均匀地喷在土面上,杀草效果很好。排水防渍。红麻苗期耐渍性差,对水反应十分敏感,幼苗受渍,土壤缺氧,根系呼吸受阻发育慢,养分吸收能力减弱,致使麻苗发红,生长不良。所以在低温阴雨的南方麻区,应注意防水排渍。此外,追施苗肥也是培育壮苗,促苗早发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2.高产红麻的群体结构

2.1高产红麻的生物产量。

红麻生物产量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总辐射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,最后形成有机干物质的过程。光合作用是一切作物形成产量的重要生理基础。红麻的生物产量90%以上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有机物所构成。红麻高产问题就是综合农业栽培措施,促进和提高红麻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和转化。可见,纤维产量愈高,形成生物产量愈多,光能利用率亦愈高。

在高产条件下,每公顷生物产量达到22.5t,对太阳能利用率达3.71—3.91%;而产量达9.75t/hm2的生物学主量就突破30t,其光能利用率达5.36%。据高产麻田测定,红麻自出苗至工艺成熟期,平均每生产100kg干皮,积累生物产量为280—300kg。但不同生育阶段对光能利用率不同,形成的生物产量亦有差异。苗期叶面积系数小,太阳辐射能较弱,麻苗光合生产率很低、生物产量积累强度最弱,每天每公顷积累干物质仅5.7kg;旺长期红麻生长速度加快,叶面积系数日益增大,此期每日太阳辐射能增加,光能利用率增大,每日每公顷干物质形成达120—150kg;红麻进入旺长盛期,叶面积系数达6—7,太阳辐射能亦达最强阶段,为生物产量形成最高峰,每日每公顷达225—285kg;转入工艺成熟期,太阳辐射能逐日减少,叶片光合效率日益降低,每日每公顷生物产量只有150—220kg。由于红麻生长盛期(在长江流域正值7月底8月初)为生物产量积累最快时期,此期要充分满足红麻对肥料、水分、光照、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的要求,为高产奠定基础。

2.2高产红麻的构成因素。

红麻纤维产量的构成由株高、茎粗、皮厚、有效株数、笨麻株数、单株纤维重、出麻率等因素组成。这些因素在红麻高产群体结构中是互相制约、又是互相统一。栽培红麻就在于通过对群体结构的合理控制,恰当地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,使之处于相对的统一,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。

据调查,红麻若要产干皮7.5t/hm2,其高产结构为:定苗27—30万株/hm2,笨麻率控制在50%左右,收获株高4m以上,茎粗1.8cm左右,单株纤维重22—25g,有效株14.5—15万株/hm2,并能兼收笨麻产量750kg/hm2。

2.3合理密植的理论基础。

合理密植是指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,使单位面积上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,以充分利用土壤、光能和空间条件,使个体与群体生长协调,获得单位面积上最高的经济产量。

合理密植问题即红麻高产群体结构问题,它是红麻高产栽培研究中的重要内容。研究结果表明,在22.5—30万株/hm2密度范围内,纤维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,当密度超过一定限度(33万株/hm2),其纤维产量又开始下降。以定苗30万株/hm2能获得较高产量,平均纤维产量3705kg/hm2,比密度偏低的22.5万株/hm2或密度偏高的33万株/hm2,增产纤维108kg/hm2,增产14.16%。

红麻栽培的适宜密度范围,受土壤肥力、管理水平、品种类型不同而有差异。从各地高产经验说明,在当前施肥水平不断提高,管理日益精细的情况下,定苗密度以27—30万株/hm2为宜,部分地区采用麦麻套种方式的定苗24—27万株/hm2为好。

关于红麻的相关文章:
红麻的简介 红麻的生长习性 红麻的栽培技术 红麻的主要价值 红麻的药用价值 红麻的繁殖方法 红麻的园林价值 红麻的种植技术 红麻的病虫害防治 红麻的养殖方法 红麻的价格 红麻的图片

 1/4    1 2 3 4 下一页 尾页
关注我们:
Copyright © 2003-2018 www.baihuame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百花门花卉网 版权所有 禁止非法复制